4月27日,明儒吴伯通文化思想研讨会在四川广安市蛇龙书院举行。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亮山亮水亮文化”的理念,在广安市文联的指导下,由广安市国学学会、广安蛇龙书院主办,广安市国学会吴伯通文化研究专委会承办的一次重要文化研讨活动。会议由广安市国学学会执行会长李圳主持。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华、市作协主席邱秋、市书协主席蒲青春出席会议。来自广安市国学学会理事、前锋区政协文史委、特邀嘉宾及部分吴伯通后裔等30余人参加。

特邀嘉宾重庆文史专家何承玖以《读<石谷达意稿>点滴》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何承玖表示通过两年时间已完成了吴伯通撰24万字的《石谷达意稿》的点校注释工作,全书55万字。何承玖指出,广安在历史上很有名,尤其是在唐代就很有名,冲相寺相关碑刻就是最好的印证。其指出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研究表明,吴伯通与陈献章和林光均有交往,吴伯通在陈献章与王阳明之间,肯定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王阳明也曾两次拜其为师。吴伯通撰写的《石谷达意稿》留存于世,是广安历代文化名人著作保留最完善的,非常具有史料和研究价值。吴伯通还主持刊刻了《楚辞集注》,后世能看到该书是其的功劳,广安更要深挖和传承吴伯通的思想文化精神。
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邱秋对研究吴伯通的重要性进行了发言。邱秋表示,今天这个研讨会很有意义,这是吴伯通文化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吴伯通是广安人,是明成化和弘治时期颇具声望的理学家、教育家,督学豫、浙两省长达十三年,其间六历乡试,以建书院、育人才、励后进为务,时人尊为“当代真儒”。吴伯通作为广安历史上与黎錞齐名的理学名儒,其学
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邱秋对研究吴伯通的重要性进行了发言。邱秋表示,今天这个研讨会很有意义,这是吴伯通文化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吴伯通是广安人,是明成化和弘治时期颇具声望的理学家、教育家,督学豫、浙两省长达十三年,其间六历乡试,以建书院、育人才、励后进为务,时人尊为“当代真儒”。吴伯通作为广安历史上与黎錞齐名的理学名儒,其学
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邱秋对研究吴伯通的重要性进行了发言。邱秋表示,今天这个研讨会很有意义,这是吴伯通文化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吴伯通是广安人,是明成化和弘治时期颇具声望的理学家、教育家,督学豫、浙两省长达十三年,其间六历乡试,以建书院、育人才、励后进为务,时人尊为“当代真儒”。吴伯通作为广安历史上与黎錞齐名的理学名儒,其学行做人,以道自任,理应让广安家喻户晓,起到风教之功。且其著述《石谷达意稿》尚存,该书是记载诸多明代广安世家大族、名物典故、城池桥梁等人文地理最直接真实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地方史研究价值。而吴伯通于广安创建的甘棠书院,存续数百年, 培养士子众多,化育乡里,余泽绵长,探讨其教育思想,有利于启迪地方教育。
市国学学会吴伯通文化研究专委会吴开全分享了其《石谷达意稿》的点滴。最初结缘是广安市吴氏家族修谱,其后在中华书局2006年7月出版的崔建英编著《明别集版本志》,见到国家图书馆藏有“《石谷达意稿》三十四卷·广安吴伯通原明著”的著录。其与王阳明“心学”具有紧密传承的关系,吴伯通强调“心”在“体”之至微、“用”之至著中的作用,吴氏虽未能直接推导出‘心为一切本源’,但无疑对王守仁以‘心之体即是理,心之用便是物’思想的形成做出了铺垫。”
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华最后作总结发言。李华表示,今天听完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发言,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市国学学会和蛇龙书院联合开展的明儒吴伯通文化思想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市国学学会深挖研究广安历史文化名人的工作非常值得赞赏与肯定,并代表市文联对在做的各位专家学者为广安文化传承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鼓励大家将研究成果进行再次创作,用故事、戏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广为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石谷先生,知道其文化理念,学习其清正廉洁的垂世风范。
会议开始前进行了明儒吴伯通生平事迹展和图书捐赠仪式,市国学学会吴伯通文化研究专委会吴开全将明刻本《石谷文集》(六册)捐赠予蛇龙书院,收藏于书院史志阅览室,供市民免费阅读。市国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蛇龙书院院长刘向峰表示,明儒吴伯通是广安的历史文化名人,在广安首开书院讲学之风,先后创办了甘棠书院、井泉书院、甘泉书院,至今遗范,四境秀民,门生世人称其为石谷夫子,有著作《石谷达意稿》留存于世,其一生服膺程朱理理学,著述宏富,文化思想影响深远;市国学学会和蛇龙书院联合主办的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明代真儒吴伯通的文化思想、教育成就和学术影响,扩大广安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力,为文化强市增添亮点。(李圳 刘弘毅 万大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