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居者优其屋”——岳池县石垭镇“提升居住品质,保障村民利益”

2023-06-26 16:31:12陈国富 尹 恒岳 池16316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石垭镇本着“提升居住品质,保障村民利益。”让村民住上好房子、做起好生意、过上好日子—石垭镇张口楼村的农民新村建设,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石垭镇张口楼村,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楼里,演绎着与城市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居者优其屋”——岳池县石垭镇“提升居住品质,保障村民利益”

  “我们现在出门鞋不粘泥,脚不走路。公交车往来于家门口,自己的小轿车停放在宽敞的停车位上,上街或进城招手即可。或坐上自己的电马儿,不花一分钱,几分钟就到了想去的地方。”这是张口楼村八十七岁的陈大爷嘴里说的最多的话,“大家住在一起,一人一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网络手机,晚上睡不着,刷刷抖音,看个笑话,进入梦乡;亦或与他乡的孙女来个视频聊天,满脸萝卜丝丝乐开花,张口露出缺牙巴,惹得孙子笑哈哈……”
   陈大爷说,他已经87岁了,就耳朵有点背,其他方面还行。之前他们家住在山的那边,青瓦屋面,下半为条石墙,上半是木质结构加四排三间房子,一家大小三代七口挤在里面,左边是厨房,猪圈牛圈鸡笼狗窝,右边是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住,老两口只在堂屋隔断住,女儿回家找不到屋住……背后的小山,笔直悬崖带泥土,吹风落雨就滑坡,或者是山洪带着粪水往床下冲,蚊虫老鼠四周窜……张口楼村结合农民新村建设,对临山、靠涧、易淹地带的200余户村民进行整体搬迁。陈大爷们得以搬进安稳、美丽的新家园。
   “农民新村的选址靠近公路,既方便又安全。”张口楼村书记周琴介绍,他们的村居是按现代小楼的风格设计建修的,一家一幢,一楼一底,结合家庭人口的多寡,有240平方米,150平方米,120平方米,90平方米,各取所需;楼下设计为厨房,饭厅,客厅,洗漱间,卫生间,杂物间等,楼上为卧室,卫生间,露天阳台。房屋的配套设施有网线,闭路线,水、电、气通。为保证村民住得起,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845元,村民除去拆旧(原有房子)与国土项目挂钩,一般村民家庭基本不花钱就能住进去。
   新村占地面积38.43亩,建有“6十1”活动时,活动室宽松,配有村政办事厅,司法调解,办证,咨询,图书,关心下一代,卫生,微型商超,会议室,阅读……村民能足不出院解决生活,娱乐锁事;还建有娱乐,健身广场,配有相应的健身器材,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象棋,围棋桌凳,单杠,双杠。
   最亮点是新村中小湖,占地面积约10亩,1800多米油黑的环湖路在垂柳的掩映下,一边连着光鲜白绿相间一家一户小巧灵龙,错落有致的别墅群,一边绕着清清悠悠的湖水转动,紧紧系着民心,凝聚力量,乡村振兴,转出个人间奇迹!千载短,三年长。成吉思汗,唐宗宋祖,试曾敢想?
   农民新村建成海市蜃楼,空中楼阁,那也不过是井中月,镜中花。农民离不开赖以生存一亩三分地。新村建好了,但离他们却自己的责任地远了,这可不是塞翁失马?石垭镇未雨绸缪,在设计农民新村时,就着手土地流转,引导产业发展,调整区域规划,以张口楼为核心,建设起万亩农业园区,将村民的承包土流转出来,进行调型改造,引进业主种粮食、栽果树、培育新品种、饲养家禽、牲畜,村民能在村里挣钱,分股份红利,吃穿不用愁,村民坐在家里就有收入,真可谓“坐享其成”。
   石垭镇把农业产业化、乡村文化旅游及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2014年,就实施2个农民新村建设,新村的建设已全面完工,入住户数36户,竣工面积约16986平方米。农民新村不仅极大提升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品质,还大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乡村振兴工程。石垭镇的农民新村建设也因此受到广安市村镇建设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
  “我们的农民新村建设,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尽可能保障和服务好村民的利益。”石垭镇党委书记李红军介绍说:“申报程序、规划选址、分房选房等环节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召开村民委员会、村民大会,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才确定申报农民新村的建设指标等;让村民在建设监管发挥作用,如施工过程中,选派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自己为自己建房,自己对自己负责。”
   石垭镇的农民新村建设都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设置公示牌,把建设规模、规划条件、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入住人口、入信条件等情况对外公示,接受社会、村民监督,整个新村建设过程村民都是参与者,让村民自己给自己办事。
   “农民新村不仅仅是房子新,要求农民的思想意识也要新!”这是石垭镇领导对村民的要求,“重民意、谋民利,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新时代、新风尚,做时代的新村民。”
石垭镇组织文明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疫情防控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农技知识和防诈骗知识等,重视社会管理,有效打击黑恶势力、邪教和非法宗教组织,加强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引导村民订出“村规民约”、“家训家规”进行自我约束,做到家事不出门,脏话不出口;矛盾不出村,垃圾不放手。石垭镇的农民新村真正成为村民们的幸福家园。
   “政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让贫困农户住上安全、相对舒适的房子,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石垭镇镇长王航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石垭将农村危房改造放到了村镇建设的重要位置,并通过对全镇困难群众危房户、无房户的摸底,2014年-2022年石垭镇(包括红庙)总共实施危房改造835户,其中c级399户,d级436户,受惠人数1900余人。
   科学统筹的实施,确保石垭农民新村建设与危房改造的“综合效益显著”—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改厕改厨、通电通信、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与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相结合,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圆贫村民的“安居梦”,石垭镇稳步实现了“居者优其屋”的梦想。



      (编辑:大 诚  编审:先 锋




      [投稿邮箱:1395111056@qq.com, 微信:WDC18282660357 (热线)]




Copycright 2017-2022 xndfwh.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文化网 版权所有  特邀法律顾问 陈传翠


投稿邮箱:1395111056@qq.com 372707850@qq.com  编辑部电话:18282660357 广告招商电话:13086393462

总部地址:中国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城路10号附1号


  川公网安备51162102000141号  备案号:蜀ICP备17038827号